今天的主題是:農資零售商應該甩掉賣貨思維,瞄準技術或種植,為什么要這么說呢?下面的內容大家可以慢慢看,看完好好思索一下。
今年大多數農資零售商都感覺挺難的,一方面網絡電商、同行串貨等把價格搞得很透明,明明自己做生意很本分,沒有賺多少錢,但就是被最信任自己的種植戶說成了心黑,不再信任。
另外一方面,原料的上漲,導致進貨成本增加,而銷售價格卻提不上去。
一句話概括:
零售商的利潤越來越低了,甚至有些產品如果沒有存貨可能會是在虧錢銷售,但還是被種植戶說你心越來越黑了。
這情況,怎么是一個“愁”字可以說得清楚的呀!面對這種情況,有一部分零售商已經開始在清理庫存,準備轉行了,也有一部分零售商正在考慮要不要轉行。
農資零售還可以做多久?這個問題盤旋在了很多農資零售商的腦子里。
農資零售到底可以做多久,其實我也不知道,但如果你想繼續把農資零售做下去,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,并且收藏起來!
現在這情況對于一些零售商來說確實不太友好,但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是好事兒,因為這個艱難的環境倒逼了一大部分有能力的經銷商轉型。
賣產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,接下來是要靠技術走天下的時候了。我說的技術不是指以前零碎的病蟲害識別和治療技術,而是系統的種植以及農資產品知識技術。
我們現在之所以感覺到難,是因為我們還是盯著產品去做的,而沒有去關注產品使用后的事情。
產品價格很透明,所以我們很難做。
產品的原料上漲很厲害,所以我們很難做。
這是不是都在談產品?
那盯著技術或者種植應該怎么談呢?
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更好?
這個問題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可以解決?
如何改變種植模式可以少得???
怎么做施肥方案可以提質增產?
你看,當我們換種思維去思考問題的時候就完全不一樣了,對不對?
我們會煩惱沒有好的問題解決方案
我們會煩惱尋找不到好的產品
我們會煩惱自己不懂種植技術要學習
我們會煩惱如何才可以把品質做得更好產量做得更高
你有沒有發現換種思維后,我們不會再因為價格,因為網絡賣貨,因為串貨而煩惱了
那這兩種煩惱有沒有區別?
有的!
第一種煩惱是沒有用的,而第二種煩惱會讓你的技術越來越好。
賣產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,產品只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手段,但不是目的;我們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技術,讓作物按照我們的意愿生長生產。
所以,當產品銷售很難的時候,就放棄產品銷售吧,去盯盯作物,去思考思考問題,這會是很有價值的事情。
未來,現在從事農資零售的人有50%會被淘汰,而剩下的那些人也會轉型到作物上去。這是行業的升級,這將會是我們對農業的價值更大,我們應該積極地去擁抱,積極地去轉型,而不是怨天尤人地等待行業會回到原來的那種環境下。
該說的老貓都說了,該做的做不做就看自己了,人呀,好的永遠都好,不好的永遠都不好,這不正常呀!
你認為賣貨思維的農資零售商還可以做多久?歡迎留言的地方討論討論,等待你的看法。